Sunday, February 10, 2013

為了什麼


真正的感覺總是姍姍來遲,前一些日子我總在尋找表演藝術的意義,從'我喜歡'(給孤僻的自己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),別人鼓勵,鼓掌間得到的'自信與滿足感',然後反覆的一次次的表演,到'我夠不夠好?',然後慢慢沒有那麼熱情,或是變成習慣,也一面當著學習這樣一路走下來。

我向自己發問了問題,音樂能為別人帶來什麼?像醫學可以挽救生命,像食物可以填飽肚子,諸如此類的問題。當然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,我學習了如何,聽,如何'produce' 如何判斷,如何'make sense',如何練習,如何發覺自己,感覺自己。我想很多人都能回答我音樂能為人類社會帶來什麼,尤其再一次別人討論mpo的重要性時,我整理了一篇小文章,我想音樂是很重要的。可是在深入殘酷的問問我自己,我從以前至今我能為別人帶來什麼,從我來的音樂,能為別人帶來什麼。

在教課方面,也許第一次聽學生說'老師我喜歡上你的課',(心裡飛揚的滋滋竊喜)我想這是教科旅程碑的弟一張幼兒園合格單,往後學生說'老師教得好',我自大的覺得'有付出,有回報'往自己臉上貼金。

在表演方面,我想亦如是,特別是唱方面,也許十年一路停停,撞撞,有時好,有時爛透了,我想我是不是沒有表演天份,我在注意掌聲,我在注意觀眾的樣子,甚至我認為'不要受人影響',什麼都不注意了,唱自己的就好了。我失去了答案,我忘了當初喜歡音樂的樣子,甚或我覺得當初純粹喜歡音樂的自己,跟現在的自己不一樣了。我為了什麼做音樂?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。

峰迴路轉,前幾天,我跟可愛的 dithyrambic singers團友們一起在dfp演唱,我坐在台上,我除了緊張的唱第一場,我還仔細的觀看只有台上看得見的一幅畫,Arnie Roth揮著MPO ,燈光打在他們身上,金碧輝煌,他們表像著頂級音樂家發出的光芒,在光的背後,觀眾坐在像羅馬競技場的半環繞式劇院,突然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浮現在我腦海裡(雖然我跟本不知長什麼樣),灰暗的觀眾張開呆滯的嘴臉,傻傻的吸入幻想世界,就像觀看電影那樣沉醉。不知為什麼,我看到一幅美豔動人的畫,我卻偷偷地笑了。其實,我不就在畫裡面嗎?

一股腦間,我尋找的答案,找到了,我教課並不是自己好不好而得到掌聲,是我夠不夠好,把一些實用的教給學生,而他們滿足所學習的。我演唱不是夠不夠好得到掌聲,技巧超不超群得到傳頌,而是我唱的夠不夠好,以至沒有浪費你的時間聽我唱,而且你陶醉在我的演唱嗎?

演唱最後一首one winged angel 掌聲如雷貫耳,我滿足的竊喜,不是掌聲太大聲在高抬我們,而是掌聲背後我確認我們填滿了觀眾的什麼,滿足了什麼,我放心的接受了讚賞以外的掌聲,也許是滿足的掌聲吧。我總算明白夠不夠好為了什麼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