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26, 2012

稀土的真相

當年1787年瑞典軍人阿倫尼烏斯發現那來歷不明的礦石開始,人類是不是也踏上了不歸路?我們眼看科技一次一次的往前走時,我們懷著夢想偉大的科學家們,擁著對世界的好奇,對真理的探索,為全人類努力時,我們是不是很好的利用那些成果?還是當我們歡喜站在巨人肩旁坐擁成果時,我們也忘了我們留了什麼給未來。

從煉金術,到工業革命,到所有尖端的觸角,我們一直在轉型,從簡單機器,到電動機器,到現在的半導體納米科技,我們越來越喜悅,越來越歡騰,能源也從火,熱力,石油天然氣到核能,越來越先進,那是不是也越來越危險?

當上個世紀還在擔心能源枯竭時,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為人類的幸福推了一把,一度科學家認為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案,找到了取之不盡,且所謂'乾淨'的能源,真是這樣嗎?原本1945年廣島,長崎的原子彈事件本該提醒我們,直到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和電廠事故,敲響了警鐘,人類發現我們沒有善後的能力,儘管計劃多周密,利益再大,我們不能預設'萬一',我們不能想像'意外'。切爾諾貝利事件比廣島嚴重400倍輻射塵,整個城市廢了,到現在人們只能用石灰隔絕加固防護牆防止輻射塵洩露,那要到什麼時候呢?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。最靠近我們的福島核電問題我想不用多說,那是自文明史以來最嚴重的核災害。我們從報章,新聞就知道多嚴重。

你說稀土沒有核電廠那麼可怕,稀土要安全得多,稀土是必要產品!當我們喊'關閉稀土場,拯救馬來西亞! '的口號時,我們來看看整件事是怎樣的來龍去脈。

舉凡高科技產品,零件,半導體商品,都需要稀土提煉的元素構成,各國爭相較勁高科技的時候,那些自擁稀土但又怕在自己的國土設廠被人民罵得半死(可用得最多稀土的,就是那些會罵人的人民),只好在外國引進便宜又低廉,又不用自己負擔風險的源頭--中國。中國出產稀土的比率佔世界出口總額的九十五巴仙,但21世紀的新興工業,所有高科技零件的內需越來越大時,中國作了策略調整,減縮稀土出口,意圖壟斷稀土市場,西方世界意圖打破中國壟斷的局面,這個重擔落在誰肩上呢?對,你們熟悉的Lynas

Lynas的怪異行徑我想不用多說,澳洲廣大土地,卻要千里迢迢的移駕這個小不隆冬的番薯半島,確實我們這里水資源豐富,可水資源豐富的國家,比比皆是。再怎樣的安全保護措施,我們擔心的不就是那個'萬一','意外'?就算我們真的回絕了Lynas, 那下個不幸的國家是哪裡?也許你不管是哪裡,但我們還是高高興興的運用稀土,你手裡一家愛鳳,他手裡一駕三星,醫院儀器,航空機器,軍隊武器,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哪裡不用稀土?

我們因為高科技賠了全世界,科學家推了理論,政商為了利益,人民為了方便,我們救了關丹,救了自己,下一個廠又會在別國,別處立腳,我們罵政商,政商把責任推給市場,我們繼續罵,卻繼續需求使用,我確實愛惜環境健康,但罪魁禍首不也是在貪圖方便快捷高科技的我們嗎?

關丹我們是要力挺到底,那政府在答應這計劃時,不是需要先給出'萬一','意外'時的的完美解決方案嗎?如果不完美,甚至沒有能力,我們是不可以接受這樣把百姓,環境魚肉的手段的。

結論,'科學家,你要沒發現,不是一了百了? ”,
一,我們回到1787開始再來,
二,你他媽的科學家我們是要怎樣擦質能轉換方程式的屁股?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